家暴防治法立法之後發現,很多措施都集中在被害人的保護上,而施暴者的根本心理因素卻常被忽略,如果不改變施暴人的行為模式,家暴問題始終無法獲得改善。 Bubb)自爆,年僅11歲和9歲的兒女,過去經常發狂毆打她,「一天高達30次」,讓她害怕得只能躲在廚房或浴室裡發抖,等孩子們自己冷靜下來。
根據統計資料顯示,有八成的家暴施暴者是男性。常常在面臨兩性關係或家庭衝突與職場問題,不知道該如何調適與解決時,就訴諸暴力行動。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秘書邱慧輝表示,家暴的施暴者,有七到八成沒有被被法院裁定須要接受戒癮治療,或精神治療與心理輔導與認知治療等「除遇」輔導。
就算對方只是被核發保護令,還是很憤怒,卻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情緒,男性專線就是希望幫助這些被忽略的加害人。邱慧輝說:「有七到八成的人沒有被法院裁定一定要接受除遇,變成只有核發了保護令的限制,可是還是很生氣卻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情形。男性一般還是會認為裁定除遇就是在懲罰他們,所以法院在裁定時會特別小心。我們就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專線幫助他們。」
中華溝通分析協會前理事長成亮表示,專線剛設立時比較限定在家庭暴力加害人,現在則朝向訴苦專線的模式衍生。讓有心理困擾或家庭衝突的男性,都能夠撥打,不用再有苦說不出了。
《中廣新聞網》